2025-11-06 HaiPress

「林老師氣象站」指出,TD29所處的海域環境條件非常有利於它繼續發展。(圖/氣象署)
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熱帶性低氣壓TD29,正悄悄蓄積能量,隨時可能成為今年的第26號颱風鳳凰。台灣大學大氣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「林老師氣象站」指出,TD29所處的海域環境條件非常有利於它繼續發展,評估今日就有機會增強為颱風。它未來的動向至關重要,氣象專家也列出了4條可能的路徑,其中一條對台灣的影響將會非常巨大。
★延伸閱讀★準鳳凰颱風恐「鬼轉直撲」全台有感 全取決於1關鍵

TD29隨時可能成為今年的第26號颱風鳳凰。(圖/氣象署)
中央氣象署表示,熱帶性低氣壓TD29號,中心氣壓1002百帕,5日14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8度,東經142.7度,即在雅浦島東南東方530公里之處(鵝鑾鼻東南東方2800公里之處),以每小時18公里速度,向西北進行,預測6日14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0.9度,東經140.5度,即在雅浦島東北東方310公里之處(鵝鑾鼻東南東方2420公里之處),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。
林得恩分析,它將循著環境駛流場的導引,持續向西北方向移動。根據林得恩的分析,目前有三條主要路徑與一條綜合特殊路徑,變數的關鍵點在於太平洋高壓與北方冷空氣勢力的拉鋸。若是第一條路徑,由於太平洋高壓在未來幾天明顯東退,加上北方冷氣團勢力尚未南下,準鳳凰颱風一過東經一百三十度就會提早北轉,將以拋物線的方式北上,移向日本南方海域,這是目前評估對台灣影響最小的一條路徑。
然而,第二條路徑則是最需要警惕的「最壞劇本」。如果未來幾天北方槽線來不及到達,太平洋高壓勢力變化不大,北方冷氣團也未明確南下,它有可能在靠近菲律賓北部陸地前就開始北轉,並沿著台灣東部外海向北移動,颱風中心將會非常靠近台灣東部陸地。林得恩指出,這是目前對台灣影響最大的一條路徑,今晨最新的歐洲ECMWF模式模擬結果就屬於此類型。
第三條路徑屬於影響較小的選項之一。在這假設下,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明顯西伸,加上北方槽線在高緯度通過,大陸冷氣團勢力來不及南下,它的路徑會先穿過菲律賓北部陸地,進入南海後才會開始有北轉的分量。這條路徑也是今晨最新美國NCEP模式模擬的結果。
除了上述三條傳統路徑,林得恩還特別點出第四條綜合特殊路徑,這是歐洲EC-AIFS模式模擬的結果。這條路徑顯示,它同樣會先從菲律賓北部陸地通過,進入南海後才開始增大北轉的分量,但其颱風中心竟會於台灣南部登陸,然後從東部出海。林得恩提醒,這也是目前對台灣殺傷力較大的路徑之一。綜觀這些預測,若TD29成颱,對台灣的威脅程度充滿變數,未來幾天北轉的時機與位置,將是氣象單位持續緊密監測的重點。
另外,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也提到,熱帶性低氣壓TD29目前結構仍在整合中,預估最快今日就可能發展成輕度颱風,並以西北西方向移動,未來幾天將逐步增強。根據路徑推測,下週一通過菲律賓北側後,路徑將明顯北轉,朝台灣方向接近。若提早北轉,颱風將從台灣東側外海北上;若延後北轉,可能進入台灣海峽南端,甚至登陸西南部陸地;若北轉角度偏西,路徑則有機會靠近中國廣東沿岸。無論哪一種路徑,下週一起台灣就會受到颱風外圍雲系影響,降雨逐漸增多,下週二、三為影響最明顯的時段,北部與東半部將出現明顯雨勢。若颱風進一步靠近,南部地區也可能接近暴風圈範圍,風雨將顯著增強。目前各國模式對路徑仍有差異,變數相當大,需持續觀察。